文章來源于:車智,作者:Michael Yuan,圖片來自“Unsplash”
【編者按】新能源的泡沫是正在破滅了嗎?
本文轉載自車智,原作者Michael Yuan;由億歐汽車整理,供業內人士參考。
在美國當地時間9月1日盤前,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5000億美元,幾乎是美國+德國+日本所有傳統車企的市值之和。
也就是說,在市值方面,特斯拉=豐田+本田+日產+通用+福特+FCA+戴姆勒+大眾+寶馬。
特斯拉的瘋漲,也帶動了蔚來的瘋漲,今年,特斯拉漲了接近500%,蔚來最高漲了1000%。并且讓理想和小鵬相繼在7月份和8月份成功IPO,并且募集到了巨額的資金。
根據發稿時的最新收盤價特斯拉市值超過4100億美元,蔚來市值則接近歷史最高峰達270億美元,理想市值150億美元、小鵬市值151億美元。但是經歷最近兩天的回調,截止發稿當天盤前,繼續下行,新能源的泡沫似乎正在破滅!
這一波的新能源汽車股市的瘋漲,任何的財務模型都顯得無比的蒼白,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——泡沫。但經歷最近兩天的回調,截止發稿當天盤前,繼續下行,新能源的泡沫是正在破滅了嗎?
趁著泡沫的到來,蔚來完成了17億美元的定增,而特斯拉官宣要發行50億美元的股票,理想和小鵬分別通過IPO募集了10.93億美元、17.2億美元。目前,蔚來+理想+小鵬手里,現金儲備大約在525億人民幣,這是他們創業至今最富裕的時刻。
特斯拉儲備的現金就更多了,根據2020年Q2的財報顯示,特斯拉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86億美元,如果成功發行50億美元新股后,特斯拉的現金儲備大約在136億美元,約1000億人民幣。
特斯拉在創下歷史市值峰值的5000億美元后,已經出現了回撤,回撤深度一度高達20%,美國當地時間9月2日一度暴跌接近15%,大趨勢尚不清楚是暴跌還是回撤??梢钥隙ǖ囊稽c是,特斯拉的每一次利好,都實實在在反應在股價上,甚至的提前透支了。
在新能源汽車已經形成的巨大泡沫,即便是泡沫破滅后,能否帶來類似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,在中國誕生了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,在美國則有AAGFM等互聯網巨頭,并且形成了往后長達20年的互聯網、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黃金時代。
首先,趨勢是一定存在的,短期的泡沫也是存在的。
其次,在趨勢中尋找能留下的標的,才是應該做的。
未來哪家會成為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霸主呢?從品牌力、核心技術來看,特斯拉應該會占有一席之地。即便現在蔚來、理想和小鵬都已經上市了,但仍舊是危機重重。蔚來、理想和小鵬,在核心技術領域,包括汽車電子電氣架構、域控制器、操作系統等領域,都嚴重落后特斯拉,甚至是根本完全沒有自研能力。
如果蔚來、理想和小鵬,可以將目前儲備的現金,更多的投入研發,甚至是進行聯合研發,這是造車新勢力曾經有的夢想,但是,目前看來,聯合研發可能性不大,蔚來招來了任少卿出任助理副總裁研發自動駕駛、理想招來了王凱出任CTO負責搭建全新電子電氣架構,同時,理想也在組建自動駕駛團隊。
對于特斯拉特斯拉來說,屯現金是為了繼續建廠擴展產能,并且加大研發力度,以保持技術的領先。對于蔚來、理想和小鵬來說,同樣需要加大投入,構建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否則,在這一場競爭中必敗無疑。
因為,更強大的敵人,尚未正式露出水面。
蘋果秘密研發汽車,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,并且大量從特斯拉挖人,包括研發。工程甚至是生產人才。 華為,已經確定了汽車業務的戰略級投入,憑借著底層技術積累,全面研發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,包括CC架構、三大操作系統、域控制器、自動駕駛算法和傳感器等硬件。
從底層技術能力來看,目前華為可能是未來唯一可以和特斯拉PK的企業,甚至可能會憑借著在ICT和IoT領域的積累,在智能汽車與智能家居、智能交通等領域交互方面會具備優勢。
蘋果,是行業都在期待的品牌,蘋果牌汽車(iCar or Apple Car)要么不出現,出現就是石破驚天,蘋果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專利。
10年后,世界的著名汽車品牌,特斯拉、蘋果和華為,或許是其中三家。
就智能汽車的基礎——算力而言,特斯拉、蘋果和華為,都有自己的芯片設計能力,并且能夠將其應用到汽車的場景。這是目前所有汽車廠家都沒有的能力,包括新勢力和傳統車企,但是,車企都希望在芯片領域有所突破,并且有所動作。
特斯拉憑借著16年的積累,構建了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并且在品牌力上更是無人能及。
智能網聯電動汽車,注定是一個多行業融合的大集合體,正在經歷從功能車到智能車的過程,跨界玩家不可忽視。
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,都希望將其過往抓住的手機行業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成功經驗,復制到汽車行業,并且以自己積累的資金作為后盾,特別是蘋果,積累了超過2000億美元的現金,華為則是資金與技術都有優勢。
這樣的對手,對于特斯拉來說都是可怕的,更不用說蔚來、理想和小鵬了。 不過,汽車行業的壁壘,在于這是大規模的制造業,蘋果需要補課,華為也需要補課,畢竟汽車行業的供應鏈復雜程度,遠高于手機行業的供應鏈復雜性。
這是先行者的優勢,也是蘋果、華為需要趟的坑。
都說特斯拉是汽車界的蘋果,下面對比一下特斯拉和蘋果的最新市值及營收、利潤以及收入構成情況。這里就先不談蔚來、理想和小鵬了,這三家都是跟在特斯拉后面的,特斯拉先有機會,才輪到他們有機會。
市值上,特斯拉的市值4100億美元,距離蘋果2.3萬億美元市值,也就是500%的空間了。但是,特斯拉的營收規模、利潤率和盈利情況,距離蘋果還太遙遠了。
特斯拉最新的Q2財報顯示:總營收60.36億美元,總毛利12.67億美元,GAAP下的凈利潤1.04億美元,連續四個季度獲得GAAP盈利。Q2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6億美元。
而蘋果最新Q2財報顯示:總營收583.13億美元,凈利潤112.49億美元,連續N個季度獲得GAAP盈利,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更是超過2000億美元。
從營收構成來看,特斯拉Q2錄得的60.36億美元營收,其中51.79億美元是汽車銷售收入,可以認為是硬件銷售收入占比85%。而蘋果Q2錄得的583.13億美元,硬件收入(含iPhone、iPad、Mac、Apple Watch等)為449.6億美元,占比77.1%,服務營收(主要是APP Store等軟件服務)為133.5億美元,占比22.9%。
拆分各業務增長情況,由于疫情的影響,特斯拉和蘋果的營收規模和利潤情況,都沒有高速增長,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。硬件營收同樣出現了下滑的情況,但是,蘋果的軟件服務收入增長16.6%,營收規模超過130億美元。
軟件服務收入,是特斯拉夢寐以求的商業收入,這也是其不斷提高降價賣車、提高AutoPilot售價的原因,目前,特斯拉并沒有單獨公布AutoPilot的營收情況,但是,從選裝率20%左右,單價8000美元來估算,在Q2,AutoPilot的營收規模約為1.45億美元。
蘋果硬件很賺錢,軟件服務更賺錢。特斯拉的硬件也賺錢,軟件服務的賺錢能力還需要發掘。特斯拉,有這樣的潛力。唯一的難點在于,汽車產能的提升,難度遠高于手機行業的產能提升。
特斯拉會不會成為汽車行業的蘋果,蘋果會不會在汽車行業狙擊特斯拉,華為能不能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,仍舊保持汽車行業的戰略定心,并且繼續執行下去。這些都是這個大時代值得關注的焦點。
本文經授權發布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;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億歐立場。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
各工作崗位將被AI取代的概率
選擇崗位,查看結果
制圖員和攝影師
87.9%
1、 若貴平臺是網站或者APP,在進行單篇原創文章轉載時,需在文章標題或者導語下方,注明文章來源以及作者名稱;若尋求5篇及以上的長期內容合作,需與億歐公司內容運營部門取得聯系,并簽訂轉載合作協議。
【若貴司平臺轉載億歐公司原創文章已經超過5篇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補簽轉載合作協議,計算時間以2019年2月10日之后為準】
2、 若貴平臺是微信公眾號,在進行單篇原創文章轉載時,請聯系億歐公司內容運營人員進行單篇文章的白名單開通,同樣需要注明文章來源及作者名稱;若尋求2篇及以上的長期內容合作,需與億歐公司內容運營部門取得聯系,并簽訂轉載合作協議??蓪⒐救Q(簡稱)、公司網址、微信公眾號、微信或者電話等信息發送至hezuo@iyiou.com,會有工作人員與您取得聯系。
快來掃描二維碼,參與話題討論吧!
登錄表示你已閱讀并同意《億歐用戶協議》
樂樂呵呵@微信昵稱
該億歐賬號尚未關聯億歐網賬戶
曾經使用手機注冊過億歐網賬戶的用戶
曾用微信登錄億歐網但沒有用手機注冊過億歐的用戶
沒有注冊過億歐網的新用戶